副撑臂检测
检测项目
1. 尺寸精度检测:轮廓度公差±0.05mm,孔径偏差≤IT7级
2. 抗拉强度测试:屈服强度≥650MPa,断后伸长率≥12%
3. 表面硬度检测:洛氏硬度HRC 38-42/维氏硬度HV 400-450
4. 疲劳寿命测试:循环载荷200kN条件下≥1×10⁶次
5. 金相组织分析:晶粒度等级≥7级,非金属夹杂物≤B1级
检测范围
1. 合金钢副撑臂:42CrMo4/SCM440系列
2. 不锈钢副撑臂:316L/2205双相不锈钢
3. 铝合金副撑臂:7075-T6/6061-T6系列
4. 钛合金副撑臂:TC4/GR5钛合金制品
5. 复合材料副撑臂: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体
检测方法
1. ASTM E8/E8M-21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方法
2. ISO 6507-1:2018 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
3. GB/T 3075-2021 金属轴向疲劳试验方法
4. ASTM E112-13 平均晶粒度测定标准指南
5. GB/T 5776-2020 金属材料表面裂纹检验方法
检测设备
1. Instron 5982万能材料试验机(载荷范围0-600kN)
2. ZEISS CONTURA G2三坐标测量机(精度0.9+L/350μm)
3. Qness Q60A+自动显微硬度计(载荷0.01-62.5kgf)
4. MTS Landmark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频率0.01-100Hz)
5. OLYMPUS GX53倒置金相显微镜(5000倍数字成像)
6. Elcometer 456涂层测厚仪(量程0-2000μm)
7. KEYENCE VHX-7000数码显微镜(3D表面形貌分析)
8. Thermo Scientific ARL 3460直读光谱仪(元素分析精度±0.001%)
9. YXLON FF85 CT扫描系统(缺陷识别精度10μm)
10. Q-FOG CRH盐雾试验箱(符合ASTM B117标准)
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简称:中析研究所】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