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靶检测-检测项目
元素靶检测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分析技术,用于确定固体材料或薄膜中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1. X射线荧光光谱(XRF):利用X射线激发样品产生特定元素的荧光辐射,通过检测荧光辐射能谱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存在和含量。
2. 原子吸收光谱(AAS):利用物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来测量元素的浓度,通过比较样品吸光度和标准曲线的关系确定元素的含量。
3. 原子荧光光谱(AFS):将样品中的元素原子化,并利用激发源激发原子产生的荧光辐射来测量元素的含量。
4.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将样品中的元素通过高温等离子体激发,利用激发产生的光谱来测量元素的含量。
5.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利用激光激发样品产生等离子体,通过检测等离子体发射的光谱来测量元素的含量。
6.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利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并通过检测电子散射和元素荧光谱来测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
7. X射线衍射(XRD):通过测量样品衍射的X射线角度和强度来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含量。
8. 原子力显微镜-能谱仪(AFM-EDS):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样品表面形貌,并通过能谱仪检测元素的荧光信号来确定元素的含量和分布。
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将样品中的元素离子化,并利用质谱仪检测离子的质量和丰度来测量元素的含量。
1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将样品中的元素通过高温等离子体激发,并利用激发产生的光谱来测量元素的含量。
11. 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利用电子束或X射线激发样品产生元素的荧光辐射,并通过光谱仪检测荧光辐射来测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
12. 偏振显微镜:利用偏振光和样品的光学性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观察和分析样品中的元素。
13. 原子力顺磁共振(AFM-ACFM):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和测量样品中的原子磁性,从而得到元素的信息。
14. 光电子能谱(XPS):利用光子激发样品表面脱臼电子,并通过测量脱臼电子能谱来确定元素的含量和化学状态。
15. 核磁共振(NMR):利用样品中的原子核对外加磁场的响应来测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