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渗碳体检测
检测项目
1.形态分析:晶界分布特征(连续/断续)、层片间距(0.1-5μm)
2.体积分数测定:二次渗碳体占比(0.5-15%)
3.元素偏析度:Cr/Mn/V合金元素富集系数(1.2-3.5倍基体)
4.界面结合强度:裂纹扩展临界应力(≥200MPa)
5.热稳定性:临界溶解温度(650-850℃)
检测范围
1.合金结构钢:20CrMnTi/42CrMo/38CrAl系列
2.轴承钢:GCr15/GCr18Mo系列
3.工模具钢:H13/9CrSi/D2系列
4.耐热钢:12Cr1MoV/15CrMo系列
5.冷轧双相钢:DP600/DP800系列
检测方法
ASTME3-2019金相试样制备标准
ASTME112-2013晶粒度测定方法
ISO4967:2019钢中碳化物含量测定法
GB/T13298-2015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测定
ISO14250:2020钢相分类与术语规范
检测设备
1.蔡司AxioImagerM2m金相显微镜(5000放大倍数)
2.FEINovaNanoSEM450场发射电镜(1nm分辨率)
3.BrukerD8ADVANCEX射线衍射仪(Cu靶Kα辐射)
4.OxfordInstrumentsX-Max80能谱仪(面扫精度0.1wt%)
5.LeicaEMTXP精密制样系统(离子束减薄精度10nm)
6.MTSC45.105电子万能试验机(载荷精度0.5%)
7NetzschSTA449F3同步热分析仪(升温速率0.1-50K/min)
8.Gatan691离子研磨仪(加速电压1-8kV可调)
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简称:中析研究所】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